仅凭一支画笔,马树茂点亮了沉睡千年的东方文明
他,用一支画笔点亮千年文明——马树茂教授与东方美学的觉醒

在这个喧嚣而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似乎习惯了速度与喧哗,却渐渐忽略了那些从文明深处传来的低沉回响。而有这样一位艺术家,他不追逐潮流,不沉迷浮华,而是用一生去守望一处圣地——敦煌;用一支画笔,唤醒沉睡千年的飞天;用一颗炽热的心,将东方的庄严与慈悲,重新带回世界的目光。他,就是——马树茂教授,一个让艺术回归信仰,让信仰照亮世界的当代巨匠。

如果说常书鸿是“守护敦煌”的第一束火光,那么马树茂教授,就是让这束火焰燃遍世界的人。1955年,他诞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年代,自幼酷爱艺术,少年便执笔不辍。1977年,他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与何家英成为同窗,师从孙其峰,深研花鸟与国画之法,打下坚实的传统基础。

毕业后,他拜入常书鸿大师门下,成为其关门弟子。在敦煌壁画修复的岁月里,他日日临摹,夜夜沉思,壁画的色彩、飞天的身姿、佛像的庄严……早已深深刻进了他的骨血。1987年,他肩负使命东渡日本。那不是一次普通的求学之旅,而是一场文明的接力。这位青年艺术家,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只是一个画家,而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走进马树茂教授的作品前,你不会觉得那只是“绘画”。你看到的,是在历史的沙尘中苏醒的神灵;是穿越时间的飞天,在你眼前轻盈起舞;是佛光普照的净土,在现代世界再次绽放。他的线条——优雅、灵动,像飞天的飘带;他的色彩——纯净、澄澈,仿佛从壁画中剥落下的晨光;他的构图——庄严、辽阔,如大唐的恢弘乐章。

他没有照搬敦煌,而是让古老的艺术在当下“重生”。《霓彩飞天》《千手观音》《净土妙音》《大愿普贤》等作品被誉为“敦煌艺术的现代再造”。这种“再造”,不是模仿,而是复活。他用画笔,让沉默千年的壁画重新“说话”。

与许多画家不同,马树茂教授的人生轨迹中,有一段极其重要的精神根基——他皈依星云大师,受赐法号“观诠”。从那时起,他的创作便不再只是“绘画”,而是一场“修行”。他创作时会焚香净心,心静如水。他认为,只有当心清净无尘,画笔才能流淌出灵魂。

每一幅作品,都是一次入定的过程,一次对佛性的体悟。这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会给观众一种“不可言说的震撼”。那是一种安静的力量,一种超越技艺的觉醒。这就是大师的境界:他不仅画佛,更画“人心中的佛”。

三十年的海外旅居,让马树茂教授成为真正的“国际艺术使者”。他先后任教于日本国际建筑大学校、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等学府;他的展览足迹遍布美国、法国、日本、奥地利、新加坡、荷兰、瑞士等国;他的作品被多国元首、佛教祖庭与国际博物馆收藏。

他在巴黎的展览上,《飞天霓彩》震惊全场;他在东京的展览上,《净土妙音》令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在新加坡的展览上,《华光菩萨》被称为“超越宗教与国界的艺术杰作”。他让世界,不仅看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更感受到了东方精神的光辉。

传承是守护,创新才是永生。马树茂教授从不满足于守住敦煌,他要让它“发光”。他推动国际交流,担任:陕西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日本白马国际艺术会会长;日本法人文化艺术国际协会理事长;敦煌阳关博物馆特别研究员;中日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西安培华学院教授。

他还举办“敦煌艺术全国巡展”,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向千家万户。2024年4月8日“魂系敦煌·霓彩世界”巡展在敦煌启动,2025年6月28日又在北京盛大开幕,场场人潮如织。他不是一个人在作画,他在点燃一束束“新的火光”。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焦虑、迷茫,渴望片刻宁静。马树茂教授的作品,就像一座座“心灵庇护所”。在飞天轻盈的舞姿里,你看到自由;在菩萨温柔的目光里,你看到慈悲;在色彩流动的光影中,你看到自己被治愈的灵魂。许多观众在展览现场不自觉地双手合十。他们并非佛教徒,却被一种超越语言的力量打动。这种力量,便是艺术与信仰合一的“觉醒”。

千年前,敦煌的飞天代表着一个文明的高光时刻;千年后,马树茂教授用一支画笔,让这光芒再次绽放。他不是简单的艺术家,而是文化的火种携带者;他不是跟随潮流的人,而是创造时代的人。当历史再一次提起“敦煌”,当世界再次仰望东方,那个名字将与飞天、与常书鸿并肩而立——马树茂。他让沉睡千年的文明再度觉醒;他让艺术回到信仰的高度;他让世界,重新相信东方的光芒。
本文标题:仅凭一支画笔,马树茂点亮了沉睡千年的东方文明
地址:http://www.ztlt.com.cn/caijing/20251030/77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