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重庆红卫兵墓园即将开放 评:宽恕就是希望
本篇文章1217字,读完约3分钟
我国唯一的红卫兵墓地重庆“文革”红卫兵墓地将于今年清明节开放。 墓地里埋葬着数百名红卫兵和造反派,他们基本上是1967年5月至8月之间被打死的中学红卫兵和重庆工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人造反派,老了的是十几岁或二十多岁,最小的只有11岁。 该墓地于2009年被宣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机构。 (人民网3月28日)
背景资料显示,该墓地成为文保单位,经历了一系列坎坷,依靠许多有识之士的努力。 现在重庆市决定清明节开放红卫兵墓地,供人参观,这种开放的举动特别罕见。
在清明节之前,来参观的应该有死者的家人、亲戚和同学的同事。 此外,还有被迫害的受害者本人及其家人。 不知道真相的好奇心者也在增加。 各种各样的人站在墓碑前,读着死者的名字,面对“头断了,流血了,毛泽东思想不要丧失”、“挨打了,挨打了,生命的头也不低”的碑文,他们的心会是什么味道呢?
开放红卫兵墓地只是为了哀悼死者的家人,向迫害者报仇,让别人收获茶余饭后的对话资金,那么开放的意义有限,其文保价值也将大幅下降。
“文革”开放红卫兵墓地的真正意义是让公众记住其历史。 从1967年夏天到1968年夏天的一年左右,重庆市的武斗有官方记录的31次,枪、炮、坦克、炮船等武器共计24次,有645人死亡。 其中被命名为“尸体长”的大学生郑志胜专门负责尸体的解决,他手中的尸体近300具,其中被送到沙坪公园,也就是现在的红卫兵墓地埋葬的有200多具。 他们是共和国公民,工厂里是好工人,学校里是好学生,家里是好儿子,但为什么胳膊上戴着红卫兵臂章,就马上变成施暴者,最后为同胞而杀?
人为什么一夜之间会变成恶魔?
今天的人进入红卫兵墓地,不是为了单纯祭奠沉睡在地下的红卫兵和造反派,而是为了恢复历史的真相,探索引起十年“文革”悲剧的深层原因,正视现实“文革”的遗毒进行肃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方面决定在清明节开放红卫兵墓地,那时可以说意义重大。
如果红卫兵墓地是小型的“文革”博物馆,有助于国民防止“文革”的遗忘症,那就有很强的功能。 也就是说,你是怎么看待这几百名红卫兵的亡灵,原谅他们还是永远恨他们? 重庆的一位校长因为仇恨在20世纪70年代“炸毁”了红卫兵的坟墓。 受到“文革”迫害的重庆老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内部的墓碑都是‘文革’的耻辱支柱,看到这些,想起那些就心痛。”
笔者的回答是原谅他们,当然前提是找回真相。 被还原的历史真相的一部分,在“文革”时期,恶行者和受害者都是政治斗争的受害者,他们值得为子孙后代记住——如果他们死了,我们就为他们掉下同情的眼泪。 如果他们还活着,我们希望他们把真相告诉今天的人和子孙。 如果他们能忏悔的话,就更好了。
没有真相,就不能谈论原谅;没有原谅就不能和解;没有和解,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今天之所以有饱受种族隔离政策折磨的南非,是因为遵循了这条和解之路。 同样,当“文革”留下问题时,我们也应该遵循真相-原谅-和解这条处理道路。
本文标题:热点:重庆红卫兵墓园即将开放 评:宽恕就是希望
地址:http://www.ztlt.com.cn/new/20210107/1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