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敦煌曲子戏:说唱百姓身边事
本篇文章1029字,读完约3分钟
甘肃敦煌4月2日电题:敦煌曲子戏:说唱歌手身边的事
记者冯志军信江
敦煌曲子戏的国家级传承者肖得金一曲后,得到满堂的喝彩,唱不长的曲子对超越古稀的他来说有点吃力。
早春的清晨,敦煌市中心的公园里聚集了数十名敦煌戏曲的“发烧友”。 伴随着三味线、板胡、笛子、二胡、板鼓合奏的欢快曲调,围成圈的居民在演员幽默的歌唱室里发出笑声。
肖得金从13岁开始学习曲子戏,一生都以这样的“热闹场面”为习性。 即使现在,他也不能高兴地闭上嘴。
“因为喜欢所以唱了50多年。 知道敦煌曲子的戏种有六十多种。 ”。 肖得金告诉记者,曲子戏特别适合敦煌人乡下的味道,容易学,可以随便唱敦煌生活中的事件。
经过漫长的冬天,位于中国西部的敦煌城到处都是花红草绿的活力。 除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添加“骚动”之外,持续了一百年的敦煌曲子戏已经成为许多中老年茶余饭后最热衷的娱乐活动。
“敦煌曲语在莫高窟藏经洞内关闭了一千年,由此而来的敦煌曲子戏一直在民间流传。 ”。 当地资深敦煌曲子戏专家陈钰告诉记者,作为敦煌地方戏的敦煌曲子戏,是清朝雍正年间大移民后形成的,是移民文化的载体。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出土遗书中留下的曲词有590多首,曲调达80多种。 陈钰说,敦煌曲子戏最初可以追溯到清代,其历史来源于敦煌藏经洞,有当时出土的《敦煌曲辞》、《敦煌变文》、《敦煌俚曲小调》等,现在曲子戏中多见其影子。
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到50年代,敦煌曲子戏处于鼎盛时期,在敦煌非常盛行。 十年的“文革”期间一度消失了。 改革开放后,戏曲又兴起来了。 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了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钰说,敦煌曲子戏之所以持续了一百年,是因为“演出形式没有任何限制”。 他说冠婚葬祭都会唱,会清唱,也会彩歌。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很受民众欢迎。
陈钰说:“敦煌文化、敦煌艺术是巨大的融合,敦煌曲子戏也是巨大的融合。 ”。 他说他融合了西北地方戏剧和各地民谣小调,最后在民国时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敦煌曲子戏的表现文案比其他戏曲更接近生活,说和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陈钰说,包括道白、唱腔、舞蹈等表演形式的敦煌曲子戏,表现文案广泛,形式比较活跃,戏曲具有生活幽默性,
近年来,敦煌曲子戏面临着“老剧本、老演员、老观众”三大问题,当地大量培养年轻演员,但不理想。 但是陈钰幸运的是,现在国家已经筹集了大量资金,文化部门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保护,现在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有很多年轻人。
本文标题:热点:敦煌曲子戏:说唱百姓身边事
地址:http://www.ztlt.com.cn/new/20210107/1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