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半生书缘》:讲述文化大家的半世沉浮
本篇文章995字,读完约2分钟
前几天,李黎着的《半生书缘》由三联书店出版。 书中出现的12位作家、学者、出版社和评论家,该文的人走在李黎的文学生命中。 在新书发布会上,李黎和作家刘心武、出版社董秀玉想起了“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证言,20世纪民族写的侧脸素描”。
据三联书店总助手郑勇介绍,李黎从1979年开始,走访了茅盾、巴金、艾青、沈从文、李子云、钱钟书、杨缨等多位文学家。 她说我和大陆30年的书缘是半生的书缘,代表着自己过去的半生和大陆文学大家的交往。 这本书里只有两个幸存者。 因为别人已经去世了,是用生命交流的罕见的书缘。
李黎想起自己最初和这些文学大家结缘:“台湾在1950年代,很封闭,有一个文学断层。 我不会读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作品。 真读鲁迅,包括茅盾、巴金、丁玲他们在美国读的。 我是那时补习的课。 ”。
20世纪70年代初,正值中国大陆“文革”时期,对大洋彼岸的李黎来说,这些中国文学史的大人物大多命运多舛,生死不明,心里想着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这些大文学家,该有多幸运。 也
到那个出版出版出版出版当时.) 万物,作者作者作者作者“ddd1)作品、作品、。 书中提到的台湾作家,如殷海光、陈映真等,都是作者的文学启蒙者和老朋友。 “怎样温暖的记忆”伴随着作者的“青年的岁月到现在”。
书中的12个人物,既有作者访问时留下的照片,也有访问后记录的复印件,也有多年后根据回忆写下的感性。 书写好后,再看,作者发现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住在大陆还是台湾,都经历了政治动乱,遭遇了灾难。 他们的这个经验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其激荡的历史。 “有理想、有才能、有风骨的作者,在那个时代,无论在海峡的哪个地方,都逃不过政治的漩涡吧”李黎感叹道。
老朋友刘心武,李黎都是“半生书缘”。 “李黎的复印件,我很喜欢。 她背后有历史,她个人置身于浩然历史的长河中。 刘心武用了大气、灵气、雅气三个词,精当地概述了李黎那个人的书。
《半生书缘》里有二三十年前的旧文,也有刚写的新文。 作者在题名和照片结构的各个时期记录这些作家、学者的文案,整理成书,发现“忽而半生”,“人书共老”,但期待着这些关于人与书、情与缘的章节,“文学和文化历史的证人,20世纪的民
“我很幸运,目睹了历史。 当时兴奋心情下的记录,可以等待将来的沉淀固定。 》李黎在自己的“半生书缘”序中,写下了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实习生姚晟)
本文标题:热点:《半生书缘》:讲述文化大家的半世沉浮
地址:http://www.ztlt.com.cn/new/20201227/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