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漫画家张晓雨:中国动漫低龄化严重 漫画平台太少
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在昨天的图博会( bibf )的活动中,本土漫画家张晓雨说:“中国从1995年开始支持本土动画产业,但出版社倾向于儿童漫画,对成人市场的开发还不够充分。”
这次张晓雨和法国著名漫画家伊曼纽尔·巴热在三联书店发售了各自的新作《云中的兰若》和《革命之路》。 勒巴热的作品被称为“革命之路”,据说漫画过去100多年在欧洲经历了革命之路。 “在欧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漫画一直被视为儿童读物。 》二战前欧洲最有名的漫画是《丁丁历险记》,当时的漫画是上面的照片,下面有少量的复印件。 到了20世纪30年代,漫画在美国迅速发展,以幽默图画书为中心,复印件开始嵌入画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开始出现本土漫画家,最初模仿美国漫画,后来慢慢变成了自己的风格。 到了1960年代,法国年轻一代的漫画家不仅仅只给孩子阅览漫画,当时的法国出现了分层阅览漫画。 到了今天,任何年龄的网民都可以在法国找到属于自己阅读层的漫画。 鲁巴热说,他的创作也随着漫画的迅速发展而改变,30年前他是儿童漫画作家,现在只为成年网民创作。
在鲁巴热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其他作家不怎么涉猎的主题素材。 比如“革命之路”的革命,和他接下来在中国发售的“切尔诺之花”。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无人区考察的体验过程,认为漫画适合所有的主题素材,也可以进行创纪录的报道。
中国漫画家张晓雨和环球风潮认为漫画不仅仅是面向孩子的作品。 “我认为漫画和文学、电影、音乐、戏剧一样,是综合性的艺术产品,不仅仅提供给孩子的娱乐。 ”。 但是现在中国说为大人制作漫画的平台和市场基础不够,这么多年来自己的作品大多只能在欧洲出版。
张晓雨
国内的漫画平台很少
新京报:我说从1995年开始的支援至今没有任何帮助。
张晓雨:很多事情在面子上,不深。 创作的源泉是创造者,支援不能深入到这种程度,越来越多的东西通过组织到企业,但只流于形式。 真正埋头创作的人,没有时间掏心掏肺地申请支援。
新京报:国内市场说重视孩子的阅览,出现了什么?
张晓雨:现在这个产业现在的表现倾向于赚钱。 文化与其他产业不同,必须考虑文化的传达、传承和创作问题。 大家都认为孩子的钱很赚钱,但大人市场还没有开发。 日本漫画的功能性已经极高了。 其实从商业角度来看,大人的市场也远远大于孩子。
新京报:为什么有市场,大家却不做?
张晓雨:大家比较急功近利,做年人市场的投入越来越多。 中国现在在模仿,商业模式也在模仿海外的成功例子,但有些东西依靠积累。 在那里短时间内赚不到钱的东西被关闭了。 漫画在中国不是职业,从边上几乎不存在了。 平台很少,有几本杂志,中国漫画以杂志刊登为主,刊登后才能出书。 平台越少,作者越少。
新京报:国内出书难吗?
本文标题:热点:漫画家张晓雨:中国动漫低龄化严重 漫画平台太少
地址:http://www.ztlt.com.cn/new/20201224/701.html